课程发展 -
您的位置:小学部>课程发展青青子衿是心系,鼓瑟吹笙为嘉宾
时间:  2016-03-15 04:56:38   作者: 刘桂云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小初衔接课程”开发联席座谈会侧记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正如上文《诗经·小雅·鹿鸣》所描述的情景,丙申2016年3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任志瑜校长和赵欣书记,课程管理部周玲主任,偕同学校诸位行政干部,真挚而热情地迎来了十几位嘉宾,他们是来自紫竹院学区、八里庄学区的学区主任以及学校周边十余所小学的校长。盛情邀请他们参加由我校倡议召开的“小初衔接课程”开发座谈会。会议自始至终被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所笼罩。大家欢喜相见,柔声畅谈。
会议由赵欣书记主持并致欢迎词:“欢迎各位新朋老友、教育同仁走进理工附中,当各小学认真研究并实施六年级毕业课程之际,理工附中作为十二年一贯制的优质中学也在关注小初衔接课程,让我们共叙课程、共商教育,期望这是一次既轻松又有价值的交流”。
任志瑜校长首开座谈之先,他一一介绍了来自不同的小学的十几个孩子,如吴敬生、邴龙基等,进入理工附中后,近几年来出色的成长。感谢他们的母校在他们身上深深烙下的文化胎记,优秀的品质;同时也让与会的小学领导们看到,我校“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的教育理念,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加工能力”,带给了孩子更好发展的丰富而丰厚的助力。任校长就“成人---以培养公众形象人物的思维培养理工附中学生干部”、“成才---唱响‘加工能力’”两个方面的话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度交流与分享。他再次提出学校是个“大花园”的畅想,希望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挖掘自身的潜能,百花争艳,草丰树茂!
在播放了介绍理工附中发展特色的短片后,课程管理部周玲主任做了题为“关于小初衔接课程的一点思考”的发言:“我们的出发点,一是基于整体育人理念,强调教育的连贯性;二是为学生推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三是发挥学校课程资源优势,实现小初对接,层级发展。” “美丽的画卷已经展开,期待与各所优质小学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描绘未来!”
会议近半,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与会的小学校长有的激情而真诚的关心着理工附中的发展,迫切期待做更深层更持久的交流,如在棒球和管乐方面的课程与培养人才上,可以互通有无,可以到小学去开课。其中中关村一小的刘校长说:“贵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很有研究且一直坚持的加工能力,立足于学生的认知、需求;还有学校独特的办学资源,如到理工大学的大学先修课程,还有多年坚持的学校文化建设理念等等,都令人赞赏。现在,评价好学校,好老师的标准已发生改变:看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的改变有多大。所以,我们很希望把中学的名师请入一小,在课程上与我们的毕业课程对接”。八里庄学区赵主任的发言高屋建瓴。他认为,小学与初中的相关课程衔接很重要,小学向上看一看,初中向下看一看,小手拉大手,要有课程体验。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孩子的心理特点的不同和德育养成的衔接。
最后任志瑜校长概括道:小初衔接,我们先进行“组织对接”,其后“情感联接”,再后“课程衔接”,在思想碰撞中,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培养,我们会发扬“工匠”精神,精细雕琢,精益求精,助力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