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活动
【理工•发现】重走五四之路,发现五四精神
时间:2020-04-11 00:00:00 作者:高一3班高欣瑶、高一11班刘益贤
【理工•发现】重走五四之路,发现五四精神——理工附中高一历史微研学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在高中历史学科组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重走五四之路,发现五四精神”的微研学活动。
五月的周末,同学们走上长安街,从天安门到东交民巷,再到赵家楼,重走了当年青年学生游行的路线。一路走来,看着身旁的古建筑,抚摸着那些见证“五四运动”的牌匾,被历史冲刷的记忆浮出水面。
一百年前,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收复山东主权的合理要求。然而却被战胜国无理拒绝,还将德国在山东的主权转让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国民义愤填膺。其中以青年学生的反应最为激烈。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从天安门广场,穿过东郊民巷,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游行示威运动。虽然学生们的游学示威运动遭到了军阀的镇压,但是爱国浪潮已然席卷全国。在工、商、民各界的积极响应下,五四运动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青年学生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知识渊博,同时肩负着对社会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责任。重走五四之路,同学们在沿途的一砖一瓦中感受着当年学生的痛苦、沧桑、热血与激情,蕴涵在同学们心中的对祖国浓浓的爱被再次唤起。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不仅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他早已融入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在一代代的青年身上代代相传。
青年学生对政治有着一种天生的激情和正义感。同样,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当我们遇到国家,民族,自由这些话题时,身上的激情和正义感也会被瞬间点燃。那么该如何做呢?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理性思考。遇到困难时切不可冲动,意气用事。这样,在真正的敌人来临时,我们才可以运用知识武装自已与敌人抗衡。理性爱国、实力爱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在这条漫漫中华复兴路上,我们必将高举五四运动的火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动身边更多青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摄影:高一年级庞博羽等重走五四路线的同学
文字:高一3班高欣瑶、高一11班刘益贤;指导老师:刘建新、谢珊珊、冯玉红老师
编辑:彭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