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教学教研>教科研动态

教科研动态

让学生在发现中成长

时间:2019-05-08 00:36:08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任志瑜

本文发表在《现代教育报》20181024B2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育的定位、工作目标以及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等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为切实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认真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我校于2016年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正式提出“发现教育”的教育主张,并不断推进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我们以不断完善的“钻石型”发现课程体系做为抓手,把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我校“钻石型”发现课程体系包括“人格养成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终身学习类课程”,及“个性潜能类课程”。

“人格养成类课程”中实施“发现教育”的着力点包括“爱国、感恩、诚信”,致力于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品德修养等。我们坚持以品德指导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演进、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治理理念的实践,传承中华民族仁爱礼仪、正直中和等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开设国学经典之论语、茶道、诚信水站、志愿服务的课程活动,通过系列课程的浸润、熏陶与滋养,提升学生品德、精神、气质层面的发展,涵养健全人格。

“身心健康类课程”中实施“发现教育”着力点在于“习惯、运动、审美”,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第一理念、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及审美情趣。在健康第一理念及奋斗精神培养方面,主要在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开设特色课程,如心理课、系列体育课程等,培养学生自我调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劳动精神培养方面,开展包括基本生活技能指导,注重对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活动体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安全防护能力及自我保护技能,如防灾害生存演练等体验课程;在审美教育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掌握一些艺术创作手法,如开设陶艺课程、扎染课程、数字绘画课程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终身学习类课程”中实施“发现教育”着力点是“乐学、善思、求真”,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学会学习、增长知识和增强综合素质。主要从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帮助不同学段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综合素质。

“个性潜能类课程”是“钻石型”发现课程体系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核心部分。此类课程实施“发现教育”的着力点是“优长、创意、笃行”,是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善于发现、持续创新而设计的课程类别。该课程以学生生涯指导为主,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发现潜能、发掘特长、发展个性,成为最好的自己。重点将学生的高考科目选择及大学专业报考结合起来,为大学及大学毕业后职业生涯进行展望和规划,从而尽量减少其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的弯路。再如STEAM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将知识的学习与真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自由成长、发现更好的自己。

今后,我们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钻石型”发现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如何把“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更好地融入“发现教育”中,让学生以德行立身、以人文奠基,长于理性思维、善于审美创造,在发现中学习、在发现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