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德育之窗>健康指导>心灵家园

心灵家园

中高考:最后这一个多月,如何复习更有效?

时间:2020-05-27 11:11:06 作者:心理中心

  距离中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想必各位同学都在紧锣密鼓的备考。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最不缺的是动力,最缺的是方法。

  不同于前两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不同于总复习阶段的知识串讲和专题复习,最后这一个多月,除了刷题之外,学生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1.在成功和失败面前,要勇于选择成功

  随着中高考的临近,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果说学生的紧张与焦虑是考前的常态,那么还有一部分考生会在考前突然放松。相比于紧张,过于放松对复习的消极影响更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考前过度的放松是自我防御的一种表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希望完成,或者是害怕付出没有理想的结果,那么就可能出现突然“放松”的情况。

  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同学,过度的放松可能是自己对失败的担心,可能是在回避责任。请记住:要选择希望,全力追求成功。

2.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努力能够有回报,自己刻苦的复习能够带来成绩的提升。但是在这里必须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通过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然组成部分。

  正如自然界中的河流,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在最后一个多月的复习中,同学们在满怀希望的同时,也要做好迎接挫折的准备。这个挫折有可能是几个小时苦思冥想后的无果,可能是模拟考试不如人意的成绩,也可能是最后中高考的结果未达到预期。

  我无法告诉你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但是我知道,多一分坚持就多一分成功的几率。

3.失败是成功之母,反思是成功之父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文科生爱背书,理科生爱做题。但是单纯的背书与做题都不会带来成绩的显著提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背书与做题更多是的浅层次与重复性的认知加工,对于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没有太大价值。

  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反思才是!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基础效果。最后的复习,动力人人都有,策略才是关键。如果一个知识点学了将近三年还没有学会,很可能不是努力问题,而是方法不得当。

  跌倒的地方,就是爬起来的地方。只有找到增分点,增分才有希望。“8字循环策略”是帮助学生找到增分点的有效策略。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回到课本: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核,如果发现有基础知识掌握不清晰的,需要扎实自身的基础知识;

  做题练习:需要学生找到相同类型的题进行练习,重点关注对题目要考察   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自身结题的规范性;

  反思总结:需要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不同形式的题目,建立自身解决问题的规范。

  只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完成“课本-习题-反思”循环,学生才能精准定位提分点,提高复习的效率。

4.分析学科特点,确定突破环节

  在中高考的知识分类中,学生所学科目可以大致分为人文类学科和理工类学科,不同学科复习备考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人文学科知识点的考察常常以并行关系出现,学生经常出现会一部分但是答不全的情况,即得一部分分数容易,考高分很难。

 理工学科知识点的考察常常以串行关系出现,如果有一个知识点不会,则很可能导致整题不得分,即不同层次的考生之间分数差异很大。

 人文学科要注重对标准答案的分析,除了关注答案的内容要点外,更要分析答案的结构特点,即,考生要打通课本知识与试题答案之间的壁垒,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来组织答案,尽可能实现对标准答案内容要点的覆盖。

 理工学科要注重对知识点群逻辑关系的梳理,善于发现知识点群中的逻辑关系与薄弱知识点,即,考生要建立起主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概念,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群去解释更多的具体问题,实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5.做好迎考心理建设,构建学习支持环境

  高考标语,已经成为高考重要的周边文化。透过标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许,但是也看到了些许的焦虑与无奈。

  透过高考标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考前的支持环境。

  吃苦型: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压力型:父母嘱托,铭记于心,待我金榜题名。

  诱惑型: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

  竞争型: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

  不同的标语,体现出我们对高考的不同解读。客观上说,这些标语在激励学生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产生了很多负面效果。需要明确的是,在临近考试的这段时间,学生是不缺学习动力的。过分渲染中高考竞争的激烈,与家长教师的辛苦付出,是对学习理解的异化,也是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异化。

  如果一定写一些标语的话,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策略方面的指导。

  积极心态:成功者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失败者认为,成功只是偶然。

  复习反思:做题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学习没有收获就没有成长。

  时间管理:不投入时间,就不能收获成长;不提高效率,就不能取得进步。

  当然,如果以班级精神和班训作为激励学生的标语也是可以的。如果学生的情绪不是特别低落,教师和家长没必要做特殊的动员。毕竟,成年人的从容与淡定,就是学生以平和心态面对考试的锚点。

6.保持平常心,做最好的自己

  随着考试的临近,部分学生对考试担忧过多,容易出现焦躁不安,失眠等现象。对于这些情绪与身体反应,绝大部分考生需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

  睡不着就不要强迫自己睡觉,吃不下就不要强迫自己吃完。

  虽然心态影响着考试的表现,但是考试成绩根本上是三年学习结果的体现,不是一时提上去的,也不会一时掉下去的,考生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注意力训练的方式,来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过分地纠结于情绪的变化,陷入与自身情绪的对抗,没有好处也没有必要。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限定时间与限定任务的方式,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不断体会自身的做题节奏,制定正式考试的时间分配方案。

  长期的注意力集中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看到试题后自动化地集中注意力,进入专注解题的状态。从情绪调节的效果上看,自动化的无意识习惯要比意识层面的调节更有效。

 

               以上建议是《海淀区中高考考前学生心理辅导培训》(主讲人:郭召良博士)部分要点摘记。

                                                                                                                                                                                                               转自:海淀教科院